苦撑2年,终究还是倒下了!
(资料图片)
千亿房企巨头、有着“河南王”之称的建业地产,正式宣告暴雷!
从自曝危机、公开求救到架构重调、减员降薪,依然难逃亏损、违约命运。
房地产雷声阵阵,曙光何时才能到来?市场信号灯已经亮了……
突发暴雷!又一千亿房企正式违约
近日,河南本土地产大鳄——建业地产发布公告,称市场情况持续恶化,全面停止境外债务支付,首次宣告违约,一片哗然!
公告原文提到:
2023年二季度以来,中国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疲弱,每月销售逐渐恶化。销售不及预期,本集团流动资金紧张状况正在加剧,境外兑付压力持续增加。即使本集团竭尽全力,资金可能持续受压,现金无法满足履行当前和之后义务所需。
因此,本公司未能在2023年6月23日宽限期结束之前支付2024年到期之7.75%优先票据的利息。该票据发行总额3亿美元,余额2.975亿美元。
建业地产的境外债务有多少?有数据显示:建业地产目前存续美元债共9只,余额18.72亿美元,以6月26日汇率计算,约为人民币134.4亿元。每年利息兑付金额就约为10亿元。
那么,建业地产到底欠了多少钱?根据其发布的年报,截至2022年末,建业地产总负债1356.29亿元,而其总资产约1389.57亿元,资产净值仅约33.28亿元,其资产负债率达97.6%。
从河南地产一哥到步入千亿大本营,建业仅仅用了4年时间,这一路辉煌与危机并存。
2015年,建业地产销售额仅165.7亿元,2019年销售总额1011.5亿元,首次突破千亿,而且是千亿房企中极少见的区域性企业,一时风光无两。
但是从百亿到千亿,在这四年里,建业的负债总额也从2015年的324.4亿元激增到2019年的1313.65亿元。
行情的动荡或许超过建业的预料。2021年下半年,房地产信贷收缩,河南又遭遇疫情和水灾,建业开始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,随后其自曝危机、发布的“求救信”——《关于企业出现重大风险和危机并请求帮扶救援的报告》更是震动地产圈。
据了解,2022年,建业地产营业收入240.83亿元,同比下降42.60%,归母净利润亏损75.61亿元,是该企业成立30年来以来首次亏损。
到2022年末,建业的现金、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银行存款规模仅43.52亿元,现金短债比仅为0.34,净负债率飙升至580.2%,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96.2%,“三道红线”全部踩中,岌岌可危。
截至2023年5月31日,建业地产前5个月的合同销售额约为87.64亿元,同比减少为20.8%;而去年同期的销售额约为110.67亿元,同比减少48.6%,近乎腰斩。
组织架构调整、裁员、引入国企支持,出售股权、出租商业项目......建业地产所做的努力,在行业的浪潮之下,作用有限。
不过让人欣慰的是,在官宣违约时,建业地产也明确表示:现阶段将全力保交付、保经营,集中一切资源保证现有项目交付,加快在建物业及已竣工物业的销售,并且稳定业务经营,以保障购房者、集团合作伙伴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。
另外,建业主要深耕河南,在其他城市项目较少,目前在南京也没有其在售项目。
房地产雷声阵阵,曙光何时才能到来?
作为今年二季度以来首家大型房企公开违约,建业的暴雷,也说明了当下房企债务偿还压力依然较大。
事实上,从2021年下半年以来,境外债务违约已成常态。包括旭辉控股、龙光集团、正荣地产等房企都暂停支付所有境外债务,并寻求整体债务解决方案。恒大、融创中国、花样年、中国奥园等也在披露境外债务重组进展。
据不完全统计,2020年1月-2023年4月,债务违约房企有44家,其中2021年有10家,2022年有31家,基本都是民营企业。泰禾、华夏幸福、蓝光、佳兆业、时代中国、世茂……昔日叱咤风云的名字,如今光芒难寻。
有人说,2023年,会是重启的一年。从金融16条,到房企融资“三支箭”,楼市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救市强度。
但是,市场的恢复似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。春节后的小阳春势头没有维持住,4月后,市场再度进入低迷,信心还在逐步丧失。
3月全面普涨,4月小阳春退热,5月明显倒春寒,有专家直言:2023年楼市小阳春彻底过去了。如果6月没有有效政策来稳定,楼市有望迎来全面倒春寒。
地产股大涨、高层发声!信心要回来了?
6月,市场积极信号纷纷出现。央行全面降息,5年期以上LPR下调,直接利好房地产。
与此同时,高层频频发声,引发广泛猜测,政策松绑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。更是传出“二线限制全部取消,一线城市二套房首付下降”的风声。
官方到底透露了什么信号?近日高层发声:将在扩大内需潜力、激发市场活力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,推出更多务实有效的举措。这些举措正在发挥效应,从今年来的情况看,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明显,一季度同比增长4.5%,预计二季度增速将快于一季度,全年有望实现5%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。
住建部再度强调:“保交楼、保民生、保稳定”,增强责任意识,加快推进已售逾期难交付住宅项目建设交付,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。房地产业发展要从解决“有没有”转向解决“好不好”,改变“高杠杆、高负债、高周转”模式,开展现房销售试点,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。
近日,地产股也闻风大涨。合景泰富集团、禹洲国际、时代中国控股分别上涨19.78%、16.88%、12.7%。
积极信号不断,曙光是否很快到来?欢迎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!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3 京津冀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 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